吾道一以贯之 夜读 | 孔子:吾道一以贯之

栏目:历史 2021-07-20 13:09:44
分享到:

子曰:“施也,女施多者乎?”

他回答说:“是的。不跟?”

他说:“如果没有,就坚持不懈地付出。”(《论语·卫灵公》)

有一天,孔子问子贡:“子贡,你以为我博学多才就是一个有学问的人吗?”

子贡回答说:“是啊,不是吗?”

孔子说:“不,我坚持有一件事贯穿始终。”

这个对话结束了,但是孔子一贯的东西是什么呢?孔子没说,子贡也没继续问。以自贡的智力,应该是一次一点。老师和学生都明白了。学生不用再问了,老师也不用再回答了。只是留给后人一个谜。

当然孔子也在另一个场合讲过他一贯的做法,但这次是他和曾参的对话。曾参的悟性并不是最好的,但他能坚持不懈地学习老师的方法,每天都在反思,所以成绩很大。《大学》,四书之一,是孔子研究的重要继承者曾子所著,被称为“至圣”。那我们来看看孔子和曾总能讨论些什么。《论语·立人》的记述是这样的:

孔子说:“参加吧!我的方式是一贯的。”

曾子说:“只有。”

孩子出来,师父问:“什么事?”

曾子说:“为人师表之道,不过是忠恕。”(《论语·立人》)

子曰:“曾参,我有贯穿之道。”

曾参道:“有”。

孔子出门后,孔子的其他弟子问曾参:“老师是什么意思?”

曾参说:“老师的话只是忠恕。”

其实这里还有一个哑谜,因为孔子并没有明确说他一贯的做法是什么。但曾参给出了一个破说法,明确表示孔子一贯的做法是忠恕。曾参的说法应该说很有道理。

在《论语》中卫灵公说:

子贡问:“有一句话,能做一辈子的人怎么办?”

子曰:“对不起!不要做自己想做的事,不要对别人做。”

子贡问孔先生:“什么样的句子,你可以终身遵循?”

孔子说:“应该是‘宽恕’!你不想要的,不要强加给别人。”

宋代学者朱对忠恕之道的解释是:“忠己之心,推己及人。”一般认为“忠”是孔子说的“要为自己挺身而出,就能达到某人”。在曾子的《我的一天,三省,我的身体》中,首先要反思的是“对别人不忠?”这样,“忠诚”的含义就没问题了。从孔子对子贡问题的回答可以看出,孔子更注重“宽”,而“忠”就是主动帮助别人,别人不一定需要。就像你给穷人很多钱,大部分穷人是幸福的,但有些穷人可能不喜欢,因为他可能喜欢自己动手谋生,不愿意接受别人的帮助。但是“原谅”并没有这个问题,所以换个思路很重要。“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已经成为我们的道德金科玉律,甚至得到国际社会的认可。

孔子和两个学生分别从不同的角度谈到了他的“一贯之道”。我和子贡谈的是一致的学习方式,我和曾谈的是一致的修养方式。虽然两次强调的重点明显不同,但联系紧密,最终一致的方式是一样的。因为孔子的教育目标是教人成为有各种才能的君子,其基础和核心内容是修身。从某种意义上说,在孔门,修身之道就是学习之道。

按照现在的学科划分,孔子主要是教学生政治科学和伦理道德,也就是怎么从政做人,和在一起,怎么做人。忠恕之道不是简单的书本知识和道理,还需要学生去体验,去认知,去感受。孔子希望通过自己的教学激发学生的爱心。因此,要真正理解孔子的思想,就必须始终把握忠恕一致的方式。

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