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金车 政府副秘书长、公安局长先后坠楼身亡! 告诉你真实的公务员生活

栏目:国内 2021-07-20 11:32:22
分享到:
来源:澎湃新闻、千龙网、瞭望、公眼观察转自:律法读刊版权说明:本文仅供交流学习,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到您的权益,烦请告知,我们将立即删除。

01

江西省上饶市广丰区委宣传部官网5月25日发布消息称,2018年5月24日22时40分左右,有人从大楼上摔下身亡。经现场调查和法医鉴定,确认死者郑,男,上饶市广丰区政府副区长、公安局长。目前正在调查坠落原因。

据广丰区人民政府官网,郑,男,汉族,1965年3月出生,江西上饶人,大学学历。1982年11月参加工作,1986年9月加入中国共产党。现任上饶市广丰区政府党组成员、副区长、区公安局局长、党委书记、监察长。曾任上饶市公安局交通巡逻支队副队长、二大队队长、万年县政府副县长、公安局局长、上饶县政府副县长、公安局局长等。

02

就在三天前,北京市政府副秘书长王小明坠楼身亡!

据乾隆。2018年5月21日12时许,北京市政府副秘书长王小明在参加工作会议后不幸逝世。经过现场调查和公安机关调查,排除了犯罪嫌疑人。根据家人的反映和相关的医院诊断记录,王小明长期患有抑郁症。目前相关工作正在进行中。

03

有一段话是这样描述基层公务员的:中国大部分地区基层公务员最真实的生存状态,就是用低工资维持清廉的形象,用辅修课程的梦想抓住你向往的神经。你在房贷生活和维持稳定的压力下忙得没时间多想,在对体面生活的向往和理想与现实脆弱的裂痕中挣扎!

在一些人的想象中,公务员的工作状态大多是“喝茶、看报、聊天”,而基层公务员无非是“中午喝酒,下午发蒙,晚上喝酒,早上不醒”。但是真的是这样吗?

近日,《瞭望》新闻周刊记者走访了广东、江苏、湖南、云南、宁夏、辽宁等地近百名公务员,发现不同地区、不同层次的公务员工作量差异很大。少数地方人浮于事,效率低下,甚至提前离职。但对于大多数公务员,尤其是基层公务员来说,“白加黑”、“五加二”才是真正的工作条件。

很多被采访的公务员表示,在一些舆论领域,仅仅是因为少数公务员的“不作为”行为被放大,大多数勤劳务实的公务员就要“背黑锅”,导致公务员被贴上“贪得无厌、不满足”的标签,无论是“哭穷”还是“哭累”。

“忙,忙,忙”

“每个单位的情况都不一样。不能说你没看报没喝茶,但肯定有很多忙,忙,忙。”谈到工作条件,宁夏副厅级干部李翔用了三个字来形容。

李翔告诉记者,他上班的速度很快,一般把工作任务分成半小时。如果他没有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计划,他将不得不加班。“最忙的时候,一整年周末都没休息。有时候一个月每天晚上10点多就能回家,最夸张的一次三天不闭眼。”

昆明某基层办公室科级公务员王文凯(音译)表示,基层单位经常加班:在周末开会、临时工作安排、大雨和大雪等极端天气下,他们不得不值班。他算了一下,1/2周末不能正常休息,1/3晚上有工作安排,1/4加班2小时以上。

《瞭望》新闻周刊记者从基层采访中了解到,公务员的工作强度在不同部门之间差异很大。政府办、县办、组织部等需要统筹兼顾的部门,工作量大,强度大。这些部门的公务员加班,忙得没有个人生活。

粤东某市的一名副科级干部告诉记者,他在市委办公室工作时,每天要处理数百份文件资料,有时要花一个小时拆装文件资料的信封。和领导一起参加各种活动和调查。人数多的时候,一个晚上要赶四五个“场地”才能见到外地的领导或者企业家。

“这份工作,手机24小时开机,铃声一天到晚响。高峰期一天要接200多个电话。即使每个电话只需要一分钟,也需要三个小时,”他说。记者注意到,他用的是一部旧的诺基亚非智能手机,配有两节电池。

在调查中,记者看到,去基层单位和窗口单位的人越多,公务员的工作量越大,复杂程度越高。外界不太清楚一个“操作层面”的公务员要做多少事。比如拆迁这种“天下第一难”的事情,有些地方已经“承包”给了县级以下的公务员,所以晚上超过八小时回家上班就成了“家常便饭”,很多人要上门十几次甚至几十次。

再比如创建健康城市、文明城市。现在大小城市都在搞“网格化管理”和“领导干部下一条线”。基层公务员佩戴红袖章清晨上街维持路口交通秩序。过了高峰期,他们要挽起袖子,在小区里打扫卫生。还有困难户、五保户,节假日去送暖,做服务,整顿违章建筑,拆除乱七八糟的建筑,清理小贩,特殊时期“特护维稳”...

“我们做的是重点工作强度高、维稳难度高、被测风险高的‘三高产业’”,很多接受采访的基层公务员深有感触地说。

相对于复杂的工作量,是基层组织的“一体化”。尤其在乡镇一级,基层公务员是“万能之手”。曾经在乡镇工作过的李莉告诉记者,乡镇工作量大、责任重、加班频繁。“评估很多,计划生育,安全生产,金融,农村合作医疗,很多都是‘一票否决’。如果你不能完成任务,你就没有钱。”

镇江市委的一位主任说:“我的部门现在是‘一个人的部门’,上上下下,里里外外,所有的事情都是我做,我还接了另外两个工作。每天‘没脚’从早到晚都完不了。”

记者了解到,类似的“一人之地”在基层普遍存在,已经成为许多基层单位最头疼的问题。南京江宁一位基层干部表示,行政村合并造成基层紧张。“我们也想像以前一样去群众,但是现在管理的地方太大,日常事务性工作太忙。实在是无能为力。”

文山汇海什么时候关门

"办公室已经订了五份报纸,但我几乎没看过。"南京市政府成员陈骁告诉记者,他每年要写100多份领导讲话、研究报告和其他材料,平均写三天,年底几乎每天都要加班。“有时候累得像条狗。”

当《瞭望》新闻周刊的记者看到王志强时,他已经连续两周没有在凌晨两点前睡觉了。“每一次重大的基层活动,都要坚持写读书材料,下乡督导,组织会议,准备会议材料等。今年从正月初六开始就是这个节奏。”王志强是宁夏固原市隆德县委员会副县级公务员。他在组织部“从不闲着”的部门,基本上一直处于这种状态。

近日,记者夜间走访湖南某大城市办公楼,发现不少办公室灯火通明,有的甚至在加班。“今天估计是晚上11点以后,”一位要求匿名的公务员说。他们要准备大量的会议资料,安排会议程序,准备会议和发言。

随着中央进一步简政放权,落实“八项规定”,反对“四风”,山遇海的现象大大减少,得到了基层公务员的一致肯定。“接待工作少了,文字要求特别是数字要求降低了,开会时间短了,组织活动不需要很多手续和‘细致’的服务。”李翔说,但它仍然需要精简,仍然会有太多,其中许多根本没有必要。

在平时的采访中,记者还发现,虽然现在会议时间很短,但会议次数似乎并没有明显减少。例如,当记者联系政府部门进行采访时,受访者通常要么在开会,要么在去开会的路上。“2月份,基本上领导都在忙着开会。很多会议或者董事去‘顶替’,领导什么都不做就开不了会。”李翔说。

"我一半的工作是形式主义带来的."宁夏固原市隆德县委员会公务员小李接受记者采访。他的工作是每天收发各种文件,安排开会地点,给领导写演讲稿。很多时候觉得自己的工作毫无意义。比如自治区要发文件,就要在市县两级逐层转发。到了下一个层次,就意味着澄清一件事,得到一堆材料。

“现在都是反对‘四风’,反对形式主义,但是在基层,形式主义还会继续反对。”他说。

“被诅咒的帖子”和“被偏爱的帖子”

还有其他公务员“累得像狗一样”,这是他们永远无法想象的。

南方某地级市烟草局的一名公务员告诉记者,他的工作非常愉快。“刚入职半年月均收入8.9万”,经常“莫名其妙休几天假”。

“我在体制内‘混’了十几年,现在我们都是老油条了。”湖南某县级工商局的公务员张涛(音译)表示,他所在的部门工作起来真的很悠闲。“每天到九点,先看报。如果领导有话要解释,那就去做,早点得到。”

在采访中,被采访的公务员坦言,在“吃经济饭”的人群中,忙与闲失衡是现实。以前是“一壶茶,一包烟,八卦,八卦,一份报纸半天”;现在是“上网,聊天,打游戏,看电影,看微信,拉闲文”。

在公务员眼里,这个庞大的群体包括“钱少压力大”的“上帝诅咒岗”,整天无所事事的“上帝眷顾岗”。相比之下,非业务部门比业务部门容易,二线比一线容易,上级比下级容易。

但是,目前公务员的薪酬结构并没有体现出对“忙”和“闲”的鼓励和惩罚。这一点可以从我们记者获得的几个不同地区的公务员工资单上看出。

小王,苏州某政府部门文员,工作7年。岗位工资380元,级别工资408元,岗位津贴245元。另外是地区工作补贴、综合补贴、医疗补助、差旅费、煤贴、误餐、通讯费、交通补贴等。,实缴金额2909元。

老吴,辽宁省凌源市委宣传部成员,工作29年。岗位工资380元,等级工资709元。另外是工作补贴、生活补贴、偏远山区补贴、取暖费等。,实际支付2701.4元。

小江,广州某部门副主任。岗位工资410元,级别工资488元。加上地区工作津贴、工作津贴、每月平均年终奖、生活津贴、通讯津贴,实际金额约为5400元。

据了解,公务员目前的工资主要由岗位工资、职级工资和补贴组成。岗位工资根据不同的行政级别确定,职级工资由学历和工作年限确定。这两部分相对固定,国家标准统一,从2006年开始7年没有调整。天津的补贴比较灵活,可以根据当地经济发展水平和地方财政水平确定。

同一职级,不管有多少闲暇或贡献,“裸薪”基本相同,工作量不与工资挂钩,导致“干得好的人拿不到高工资,干得好的人,花很多钱在财务上。”每个人都支付平均工资。"

苏州某局某局长认为,公务员内部“忙死、闲死”对团队建设极为不利。“这个问题存在于不同单位之间和同一单位内部。有的人能力更强,要做两个人甚至三个人的工作;有些人能力一般,所以为一个人甚至半个人工作。最夸张的是,个别部门甚至是‘一个人在工作,其他人在看’。”

“问题是工作多的人得不到更多的机会,甚至得不到认可。一旦出现工作失误,就有可能成为责难的对象,陷入“做得不好,做得多,错得多”的变态循环。他说:“日子一天天过去,工作多的人渐渐开始得过且过。这是一个恶性循环。"

“减轻基层负担”和“加强监督”齐头并进

在面试中,绝大多数基层公务员都有强烈的“减负”呼声。

一些乡镇和街道公务员表示,他们的工作“责任、权利和利益”极其不平等。比如工商登记前的环境影响评价,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盖章,缺少住房和工作证明等技术难度大的任务必须由他们来完成;在网格化社会管理模式下,基层公务员承担了大量的“第一责任人”,很多事情做不好。他们呼吁所有职能部门不要把所有责任都放在基层,这让他们感到痛苦的是,“工资对不起他们的那份工资”。

大部分公务员认为放权是必由之路,尽量减少不必要的业务工作,简化各种手续、会议和文件。这样既可以缓解公务员的工作压力,又可以腾出手来做其他政府应该做和管理的事情,为群众和企业提供更好的服务,提高整个社会的运行效率。

有公务员建议岗位设置要“因地制宜”,而不是“按人定岗”。相对繁忙的部门,要加强人员配备;对于相对悠闲的部门,人员要分流整合到需要人力的部门。

同时,加强监管也是惩罚懒惰、鼓励先进的有力手段。去年7月,广州市纪委以市委大厅活动公告牌的形式,公开曝光了市政府工作人员登录与工作无关的网站观看视频、玩游戏、看股市等“偷懒、奢侈”行为。

监测结果显示,一周工作时间内,广州市科技和信息化局一台电脑玩“QQ超市”22.35小时,平均每天4.5小时;广州市金融办、城管委、科技和信息化局、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各有多台电脑观看在线视频10小时以上;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财政局、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和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各观察股市6至9小时...不仅在广州,在武汉等地,纪委也查处了类似的“偷懒奢侈”行为,曝光了游手好闲、碌碌无为的人。

接受采访的专家表示,其实各行各业都有“闲职”和“忙人”,公众对公务员的质疑更多的是一种期待。全国政协委员舒高说,公务员是人民的公仆。但是有几个部门的公务员“难进、脸难看、做事难”。他们甚至吃牌,以权谋私,影响公务员形象。“现在,有中央的禁令和群众的监督。公务员应以更开放的心态与人民互动,以更好的服务赢得公众的理解和信任。”(注:文中公务员均为假名)

公务员焦虑障碍的三个原因

在接受《瞭望》新闻周刊记者采访时,部分公务员对目前的工作条件不满,缺乏职业认同和成就感,有的人有“得过且过”、“得过且过”的心态。记者发现,大多数公务员确实很累,但这种“累”不仅仅是因为工作繁重,还有精神压力。目前公务员普遍存在焦虑情绪,最突出的三个原因是“工作不力、领导不赞成、群众不理解”。

工作不好。记者在南京市政务服务中心看到,前来办理各种手续的企业和个人络绎不绝,平均每天要完成100多项。一位窗口服务人员坦言:“我们是窗口部门。有时候来上班的人太着急,或者做事情做的不好,就会向我们发泄不满,有时候还会抱怨。我和同事都觉得累其次,就是压力让人有点焦虑。”

“上述政策经常与基层情况‘斗争’。有时候解决村里的矛盾简直就是‘一层皮’。”基层公务员李莉说,基层工作太难做了。怎样才能在工作中找到快乐?

至于现在的工作条件,公务员一般都说“忙是可以接受的”,但同时认为“忙”应该更有价值。有公务员告诉记者,很多工作都不是“职责”。江苏某地级市公务员的一个例子说:“去年为了争取全国文明城市,作为一个配套部门,要拿出各种文件,准备各种材料,耗费了大量的精力和人力,根本没有精力去管理其他事情。这种情况一年要来两次,真的让人崩溃。”

江苏某县宣传部的一位公务员直言不讳地说:“我现在觉得很忙,但我到底做了什么?”回头看,都是事务性杂务。说到宣传,我们往往被动应对。只有当我们被“消极”抓住时,我们才会更加积极。但这种‘救火’工作,成就感不大。"

领导不认可。“努力,努力,靠政绩,有靠山,有背景不如搞关系”,“宁平庸,圆滑,老到不如胆大,棱角分明”,“精疲力尽,老实人,肯干牛做马,助长了把鹿说成马的虚假报道和夸张”...公务员中流传着不少这样的笑话。

现实中,工作的被动状态让部分公务员焦虑不安。“领导一句话,你不想做,你做不到,你要做得漂亮,你要做得让领导满意。”一位公务员说,评判自己工作的唯一标准是“领导满意”,而“个人价值实现”往往可以忽略不计。

有公务员透露,有时候加班不完全是因为工作量大,更多的是看领导的好恶。“主任办公室的灯亮着,主任的灯关不上,科长和科员都要靠它”。

复杂的人事关系加剧了公务员的焦虑。对于很多公务员来说,除了无休止的上班、写报告、下班的循环,周围只有社交圈的同事。但是在同样的竞争环境下,和同事相处并不容易,有的公务员说自己“内心孤独”。

群众不理解。在记者的采访中,有许多公务员认为人们对自己有“误解”。辽西某县一位女公务员说,大部分人不懂公务员。他们认为公务员不拿工资工作,还整天挥霍腐败。原因是一些职能部门的个别公务员“吃拿卡”,导致公务员在老百姓心中的整体形象严重受损。

“看来我们整天闲着没事拿钱,主要是因为公务员形象被彻底丑化了。”徐州地税局的一个公务员,有些无奈。“甚至有些亲戚也这么认为。他们以为你是公务员。你要有各种条件,各种便利,各种福利。我衷心希望中央的“八项规定”和反“四风”继续执行,清理害群之马,一切透明,人民群众真正知道公务员只是在政府工作的普通人。

04

公众视线观察微信官方账号的公众周曾经这样描述他身边的基层公务员:

一个

太脆弱了

去年这个时候,我们隔壁单位的一个年轻人自杀了。

事情就这样发生了,认识他的人在一起工作了很久才意识到并不是很了解他。我只知道他家是山东农村的,孩子刚满2岁,父母没有工作,身体也不好,一直靠自己奋斗到现在。平日里性格开朗,待人热情周到,看不出心里有什么疙瘩。自杀前不久,我们单位同事加入他参与重大任务,隔离工作一个多月。被问到,大家对他的印象都是正面的。

没有人会想到,这样一个骄傲的年轻人,会在单位仓库里安静地结束自己的生命。

后来听说他的家庭给他带来了很大的压力。工资低,房子买不到,单位暂时没有解决周转房,老婆没有固定工作,父母需要钱治病。那段时间,父母来北京看孩子,难免和妻子有些不愉快。他进退两难。

事实上,周公特别能理解这种心理状态。出身贫寒的孩子特别渴望改变自己的命运,渴望得到别人的认可,尤其是身边的人。他努力考上好大学,好组织,以为自己已经彻底告别了尴尬的人生。结果我还是在经济贫困和人际斗争之间挣扎。经过这么多年的奋斗,最后什么都没变。所以,他对未来绝望。

你说他自杀是因为家里穷,生活条件艰苦,各种家庭矛盾难以调和?还是因为艰苦奋斗的历史,造就了他敏感而脆弱的神经?

恐怕都是。

2

太难了

g生病时刚满36岁。

手术前大家都去看他了。当时住院不久,精神状态还不错。半躺在病床上,手里拿着与工作相关的资料。看到我们去了,他热情地和我们打招呼、开玩笑。旁边他3岁的儿子不懂人情世故,吵着要吃我们带的水果。

看到我们心情挺沉重的,他也自嘲一下,宽慰了我们。“你太敏感了。这个问题不大。我们农村人是钢铁,却帮不了我!”

g特别能干。我们单位很忙。有时候十天半都回不了家。通宵不睡,颠倒黑白,这是常见的做法。大家都担心买不起。如果他们有一点空闲,他们应该休息一下。但他不是。当他完成工作时,他帮助别人做一点点。暂时没有急事,就自己写文章看书。想生孩子,趁着午休跑回家,陪孩子玩半个小时再回来。大家经常劝他注意身体,他都不在乎。他笑着回了前一句。

他真的相信自己是钢铁,不能打也不能打。

直到另一件大事接近尾声,同事们看到他眼睛发黄,就不由分说地送他去医院。这一去不复返。

晚期胰腺癌。

医生并没有真的推荐手术,但是他坚持。他希望用自己良好的体质拼出来。医生不忍心告诉他,他的很多重要身体指标其实都很差。没有“好体质”。

g死在手术台上。孤儿寡妇,心碎。g是一个穷孩子,读了很多书却从来没有学会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