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脏衰竭怎么治疗 不吃药 还能怎样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

栏目:美食 2021-09-30 07:04:42
分享到:

导读: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下慢性肾衰竭的中药浴灌肠治疗,看看这些外治法适用于什么条件,有什么优势。

一个

中药浴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

早在《黄帝内经》中就有记载,水肿等疾病有外治法。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引用的治疗各种肿毒的第一法——十七味药,也是熏洗外用药。

中药浴疗法在治疗肾脏疾病方面有两种作用。一是用药浴使患者出汗,并通过汗液排泄减少体内水分和代谢物的积累;

其次,药物的有效成分通过中药浴被肌肉表面组织吸收,可以循环经络血管,到达脏腑,起到治疗作用。

根据中医药浴的机理和慢性肾功能衰竭的发病机制及临床表现,我们制定了药浴治疗的具体临床方法,并配合其他疗法提高慢性肾功能衰竭的治疗效果。

一、处方

药浴方以温阳活血利湿为主。

选药:浮萍、桂枝、生麻黄、桑叶、桑白皮、生附子片、川芎、桃仁、红花、赤芍、白芍、益母草、于雪、土茯苓、苦参、荔枝草、白鲜皮等。

二、操作方法

治疗应在特定的浴室进行,需要室内通风、保温、防滑、加热和水温控制系统、应急药物和氧气。

将上述处方中的药物放入5000毫升左右的水中,煎煮半小时,过滤取汁,然后将药汁放入灭菌后的浴缸或浴缸中,并加入适量的温水,温水适合患者全身浸泡,水温为40℃~42℃。药浴前测量体温、呼吸、心率、血压和体重。

药浴时,除头部外,所有患者都浸泡在浴液中,每次浸泡15 ~ 30分钟,用浴球持续摩擦或轻轻擦洗,使全身出汗。

洗澡时注意保暖,避免风吹和寒冷,不要使用肥皂等物品,必要时在治疗前清洗浴缸。

药浴每周两次,两个月为一个疗程,同时根据不同的治疗目标和患者的耐受情况,可适当调整温度和疗程。

如果水肿严重,可以将体温升高到患者能够适应并出汗的程度。药浴后,不要用水冲洗,只需用毛巾擦拭干燥的皮肤。

三.摘要

药浴疗法是用一定浓度和体积的中药汤剂,通过加热沐浴,以发泄不良情绪、排汗、驱邪、疏通气血的一种治疗方法。

中药热水浴可通过药液的温和沐浴清洁皮肤,使皮肤分泌汗液冲洗汗孔,促进汗腺充分发挥其排泄功能,使体内多余的水分和因肾衰竭积累的代谢废物随汗排泄,减少血液中的毒素随汗排出,缓解水肿等肾脏疾病症状。

皮肤瘙痒是肾功能不全患者的常见症状。经过抗组胺药、血液透析和过滤治疗后,瘙痒症状仍难以缓解。

肾病引起皮肤瘙痒最常见的原因是尿素刺激、甲状旁腺功能亢进、钙磷沉积、皮肤干燥等。药浴治疗可增加汗腺活性和汗液分泌,恢复部分汗腺和皮脂腺功能;

同时,增加的汗液冲走了积聚在皮肤中的尿毒素和钙磷沉积;此外,温水浴还能充分发挥中药的祛浊祛风、活血止痒的功效。

所以药浴疗法可以达到其他疗法无法比拟的止痒效果。

高血压是肾脏疾病的常见症状,也是肾功能逐渐受损的原因之一。控制血压对肾脏疾病的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中药浴通过排汗、增加水钠排泄,对容量依赖性高血压有很好的治疗效果。

药浴中疏通气血的中药可以起到调节血管的作用。在温热的物理刺激下,能扩张血管,畅通血液循环,降低血管收缩物质的生物活性,改善微循环,不仅能降低血压,还能促进受损组织的修复。

心力衰竭患者不宜洗药浴。

2

中药灌肠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

一、中药保留灌肠治疗方法

中药灌肠是将中药液体从肛门倒入或滴入大肠治疗疾病的一种方法。尤其是慢性肾功能衰竭的中药灌肠可增加尿毒素经肠道的排泄,在肾病领域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极大地发挥了中医药保守治疗尿毒症的优势和特点。

20世纪80年代,我们开始了中药保留灌肠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的临床研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具体操作如下:

让患者排便,或用清水灌肠,以利于药物吸收。

病人采取左侧侧卧位,弯曲膝盖。或者俯卧,膝盖弯曲。臀部垫上防雨布和治疗巾露出肛门。臀部可以稍微抬起来保留药液。

在肛管头部涂抹润滑油,然后拧松,放出管内温度较低的液体,排出管内空气体。

用手腕擦拭灌肠管内液体的温度。如果感觉到轻微的温度,可以捏一下肛管,轻轻插入肛门约10~15cm。漏斗的高度应与臀部平齐并较高,以便药液能长时间倒入肠内。

药液流出后,立即捏住导管,取出漏斗,稍停,然后慢慢将管子从肛门拉出,用纸包好。

告诉患者保留注射的药液,不要马上排出。必要时用卫生纸按压肛门数分钟,帮助患者保留药液,每次保留药液30分钟以上。

每次倒入的药液量因人而异,成人200~300ml至300ml不等,应根据儿童年龄减少。

1岁以内使用15~30ml,1~3岁使用30~60ml,3岁以上使用60~100ml,每日1 ~ 2次,一般7~10天为一个疗程。如果病情需要,休息3天再进入下一个疗程。

二、中药灌肠疗法的优势和特点

它能满足辨证施治的要求,根据辨证选择的方剂可注射入直肠,直接到达病位或吸收后分布于全身,发挥整体治疗效果。

直肠给药的总吸收与口服给药的总吸收之比为15,与静脉给药的总吸收没有区别。直肠给药的生物利用度比口服给药提高了100%。

中药直肠给药可以缩短有效时间,提高疗效,药物吸收的部分可以直接进入血液循环,不经过肝脏,可以预防或减少药物在肝脏的化学变化,改变药物性能,还可以减少药物对肝脏的毒副作用。

它弥补了口服给药的不足,缓解了因药物排斥、吞咽困难、禁忌等不能吞咽的局限。,并增加了医疗手段。药物灌肠既能防止有效成分被消化破坏,又能促进肠黏膜吸收,避免患者呕吐反应。

与口服相比,直肠给药吸收更快更规律,治疗持续时间更长,疗效更可靠,灌肠治疗简单易行,无并发症。

三、中药灌肠处方

大黄10-30克,甘草5克,雪中30克,蒲公英30克,牡蛎30克。

灌肠方的配伍选择最早是附子和大黄。随着阳虚的减少,选用大黄与生蚝配伍。牡蛎具有强化涩味、增加毒素吸附、软化硬度、除浊的作用。与大黄合用,无留邪之弊。

随着灌肠技术的发展,高级灌肠仪已作为辅助治疗手段应用于临床,中药配伍更加丰富。可根据辨证结果制定个体化处方。

注意:具体治疗和用药请遵医嘱!本文选自邹燕琴、曾安平、周主编的《现代中医临床医生100人丛书》,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9年12月出版。转载请注明出处。

注:本文涉及的各类方剂、方剂仅供专业中医参考学习,不能作为方剂使用。请不要盲目尝试。本平台不承担由此产生的任何责任!

版权声明:我们注重分享。文章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任何异议,请通知边肖,我们将及时删除。